时间: 2025-04-26 05:5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57:37
“打家劫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打劫别人的家,抢夺财物”。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用暴力或威胁手段进行抢劫或者偷盗,通常带有强烈的负面色彩,表达了对恶劣行为的谴责。
“打家劫舍”源于古代社会的治安问题,常常是指盗贼通过暴力手段侵入他人住宅进行抢劫。该成语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许多古代小说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关于打家劫舍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治安不良和人们对安全的渴望。
“打家劫舍”常用于描述犯罪行为,尤其是在法律、新闻报道及社会评论中。同时,它也可以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描绘角色的坏行为或描写社会的不公。在日常对话中,虽然使用频率较低,但可以用于比喻某种强行夺取他人权益的行为。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打家劫舍”反映了对道德沦丧和社会动乱的深刻忧虑。此成语不仅用于描述犯罪行为,更被视为对社会治安的警示。在现代社会,虽然法律制度健全,但仍有一些人以此方式获取利益,因此该成语在现代依然适用。
提到“打家劫舍”,往往会引发对暴力、恐惧和不安的联想。这种负面的情感反应使得人们更加珍视和平与安全的生活环境,也促使社会对犯罪行为进行严格的法律制裁。
在我生活中,曾经听闻身边朋友的家遭遇盗窃,回想起“打家劫舍”这个成语,深感其含义的现实性。这种经历让我更加意识到生活中的安全问题,也让我对犯罪行为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描绘一个小镇,镇民们团结一致,共同抵制外来强盗的打家劫舍行为,通过智慧与勇气保卫自己的家园,最终取得胜利,重建安全美好的生活环境。
在英语中,“burglary”或“robbery”可以对应于“打家劫舍”。但在文化背景上,西方社会的法律体系和社会结构与**有所不同,犯罪的表现形式和社会反应也存在差异。
通过对“打家劫舍”这一成语的学,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中犯罪行为的严重性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法律和道德的界限。成语的学使我认识到语言的深度和文化的广度,促进了我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见俫子撅天扑地,不弱如打家劫舍杀人贼。
近年泊内是宋江一伙强人在那里~,官兵捕盗,近他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