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7:3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37:47
“劫数难逃”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劫难和命数是无法逃避的”,表示一个人注定要遭遇某种劫难或命运,无论怎样努力都难以避免。它常用于形容命运的无奈和悲观。
“劫数难逃”源于古代对命运和灾难的理解。在**文化中,“劫”指的是一种时间单位,象征着生命中的重大灾难和考验。而“数”则是指命数,即一个人所注定的命运。这个成语强调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反映了古人对生命无常和命运无情的哲学思考。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命运和劫难的概念深植于民间信仰和思想中。人们常常认为,某些事情是天意或命数使然,因此在面对困难时,常常选择以“劫数难逃”来释怀。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适用于对待生活中的无奈与挫折。
“劫数难逃”常常带有一种悲观情绪,让人联想到无力感和对命运的无奈。它可以引发对人生的深思,促使人们对命运、努力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
在一次面临重大考试的前夕,我感到极度紧张,尽管我已经努力复*,但内心深处仍然有一种“劫数难逃”的想法。在这样的情境下,我选择了放松自己,接受无论结果如何,都有其必然的一面。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劫数难逃”:
人生如梦劫数难逃,
风雨交加心已疲劳。
唯愿明朝云开雾散,
重见天日笑声高。
在英语中,有类似于“fate cannot be escaped”的表达,强调命运的不可改变性。这种表达方式在不同文化中均存在,表明对命运的普遍理解和接受。
通过对“劫数难逃”的分析,我深刻体会到命运的复杂性和人生的无常。这一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能够更从容地接受不可避免的现实。
正所谓神仙难到;削去顶上叁花;那怕你佛祖亲来,也消了胸中五气。逢此阵劫数难逃,遇他时真人怎躲。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天命不于常,惟德是辅。”
《后汉书·袁绍传》:“天命有常,非人智所及也。”
《汉书·王莽传下》:“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
《史记·项羽本纪》:“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天之所废,谁能兴之?天之所兴,谁能废之?”
宗敏闻言,即与自成一同叩祷,三卜三吉。神明亦助剧贼,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