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2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05:21
“吹毛数睫”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嘴吹动毛发,数算睫毛。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过分挑剔或斤斤计较,注意到微小的细节,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事物。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中的一则寓言。庄子在书中提到一些人以至于连毛发和睫毛的细微之处都要去计较,表现出一种极端的苛求和挑剔的态度。这种行为不仅被视为无用的执着,也反映出一种对事物的偏见和狭隘。
“吹毛数睫”常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批评那些过于斤斤计较的人,或者在日常对话中形容某些人对细节的过分关注。比如在批评某位领导或同事时,可以说:“他对项目的细节要求得太严苛,真是吹毛数睫。”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细节和严谨的态度通常被视为美德,但过于苛刻则被认为是缺乏宽容和理解的表现。“吹毛数睫”在现代社会中,有时用来批评那些过度分析、缺乏人性化管理的人,提醒人们在追求完美时应保持适度。
“吹毛数睫”让我联想到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那些过于挑剔的人。他们在某些时候可能会让人感到无奈和压迫,但同时也让我意识到,适度的关注细节是必要的,过犹不及。
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有同事总是对每一个小错误进行过度纠正,导致团队士气受挫。我在会议上提到过度“吹毛数睫”对团队协作的影响,促使大家重新审视对细节的看法,找到一种平衡。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细雨轻拂柳枝垂,吹毛数睫何所为。
细节虽美难成器,放眼远方展宏图。
这首诗通过运用“吹毛数睫”表达了对追求细节的反思,提倡放眼更大目标。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nitpicking”,同样形容挑剔和过于关注细节。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在对待细节的态度上却有相似之处,反映出人类在沟通和协作中的共性。
通过对“吹毛数睫”的学*和反思,我意识到在语言表达中,恰当地使用成语不仅能够增强表达的力量,也能够更精准地传达情感和态度。这一成语在我日常交流和写作中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让我更加关注语言的细微差别。
《明史·黄道周传》;“自古迄今,决无数米量薪,可成远大之猷;吹毛数睫,可奏三五之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