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6:2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3:33:10
成语“颐指气使”字面意思是用下巴指使别人,形象地表达了一种以高人一等的姿态指挥他人的行为。基本含义是形容一种骄横自大的态度,通常用来指责那些对他人颐指气使、趾高气昂的人。
“颐指气使”最早出现在《史记》中,描述了某些权贵对下属的傲慢态度。成语中的“颐”指的是下巴,“指”是指手指,整体构成了一种指挥的姿态,暗示着一种高高在上的气质和对他人的支配欲。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颐指气使”在*传统文化中反映了一种等级观念,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中,权力和地位的差异使得有些人惯于用这种方式对待他人。现代社会中,虽然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在一些职场和家庭中,仍然可以见到“颐指气使”的现象。
听到“颐指气使”这个成语,往往会让我联想到一种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令人感到压迫和不快。它提醒了我在与他人交往中要保持谦逊和尊重,避免成为那种高高在上的人。
在我个人的工作经历中,有一次在团队项目中,某位同事常常对其他人颐指气使,导致了团队气氛的紧张。最终,我们通过沟通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改善了团队的合作氛围。
在我的一首诗中,我写道:
山高水远人心险,
颐指气使何所惭。
莫问权势何所欲,
心存敬意共此间。
这首诗通过对比权势与敬意,表达了对傲慢态度的批判。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to boss around”,指的是对他人发号施令的行为。虽然在文化背景上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对傲慢行为的不满。
通过对“颐指气使”的学与分析,我对这种行为的理解更加深入。它不仅仅是对他人态度的批评,更是对人际关系中平等与尊重的提醒。这种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交流方式。
见朝士,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
唐朝末年,朱温杀了宰相崔胤,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朱温不放心,派李振到洛阳去监视唐昭宗及百官。李振仗着朱温的权势,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他经常用动动下巴和盛气凌人的态度去指使别人,遇到不顺眼的就训斥
他~,心狠手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