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2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34:04
“涕泗交颐”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泪水和鼻涕交织在一起”,形容人因悲伤而痛哭流涕,情绪非常激动,通常是因为遭遇了巨大的悲痛或失望。这个成语强调了哭泣时的情感强烈和无法自已的状态。
“涕泗交颐”出自《左传》,原文为“涕泗交颐,耳目之所及,皆曰‘哀哉’”。在古代的文献中,常常用哭泣的状态来描绘悲伤的情感,反映了人们在遭遇悲剧时的真实反应。成语的使用揭示了古人对情感表达的重视。
“涕泗交颐”常用于文学作品及历史叙述中,描绘人物在重大悲剧面前的反应。在现代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因悲伤而失控的情感状态,例如在朋友失去亲人时的悲痛场景,或在观看感人电影时的反应。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侧重于表达悲痛的情绪,而反义成语则强调一种积极、快乐的状态。
“涕泗交颐”在**文化中体现了对情感的重视,尤其是在面对悲痛时的情感表达。古代的文人常常通过哭泣来表达对失去的哀悼,这在儒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社会虽然更加注重情感的理性表达,但“涕泗交颐”依然能够触动人心,反映人们对悲伤的共鸣。
“涕泗交颐”能够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我脑海中,这个成语联想到亲人离世时的悲痛、朋友失去挚爱的时刻,甚至是一些感人至深的影视作品,令我深感人性脆弱和生命的无常。
在生活中,当我朋友经历了家庭变故时,我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的状态。看到他涕泗交颐,我深感心痛,决定用我的陪伴来缓解他的悲伤。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这个成语:
月明点滴悲声起,
涕泗交颐共此时。
往事如烟浮心底,
唯有泪痕诉情思。
通过这样的创作,展现了失去后的无奈与思念。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泪如雨下”(英语中的“tears streaming down”),虽然各国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方式不同,但普遍存在对悲伤情感的认可与共鸣。
“涕泗交颐”不仅是一个形容悲伤的成语,更是对人类情感深刻的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情感表达,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共鸣。它提醒我们,情感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无论在何时何地。
男抛未下,女失所依。矧姑钟爱,涕泗交颐。
虽祖~,再四苦留,亦不之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