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4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43:49
“感极涕零”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感动到极点,眼泪流下”。它通常用来形容人因感动、悲伤或激动而流泪的情景,表达深切的情感。
“感极涕零”源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其中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句子,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成语中的“感极”意指感动达到极点,而“涕零”则形象地描绘了泪水流下的情景,反映了古代文化对情感与泪水的重视。
“感极涕零”可以用于多种场合,如:
在**文化中,情感的表达常常与泪水相伴,流泪被视为真情流露的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现代社会对情感表达变得更加多元化,但“感极涕零”依旧能够在特定情境中传递出深刻的情感共鸣。
“感极涕零”让我联想到那些动人的瞬间,如家庭团聚、朋友重逢或是感人故事的结局。这种情感表达使我意识到,泪水不仅是悲伤的象征,亦是深情和感动的体现,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在一次家庭聚会上,我看到年迈的祖母与多年未见的亲戚相拥而泣,场面感极涕零,深深触动了我。这种情感的流露让我意识到家庭的温暖与珍贵,促使我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在写作中,我尝试将“感极涕零”融入到诗歌中:
月下独坐思君远,
柔风轻拂泪满腮。
千古情愁难诉尽,
感极涕零共此生。
在这首诗中,成语用来增强情感的深度,表达对思念的无奈与感动。
在英语中,可以用“moved to tears”来表达类似的情感反应。这种表达方式同样强调了情感的真实性和深刻性,但在文化背景中,流泪的接受度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感极涕零”的学,我深刻体会到情感表达在语言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更加关注生活中的感动瞬间,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罪深责薄,感极涕零。
《宋史·岳飞传》:“飞闻之,感极涕零,曰:‘吾不知子之贤也。’”
《晋书·王导传》:“导闻之,感极涕零,曰:‘吾不知子之贤也。’”
《后汉书·班超传》:“超闻之,感极涕零,曰:‘吾不知子之贤也。’”
《汉书·王莽传下》:“莽闻之,感极涕零,曰:‘吾不知子之贤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闻之,感极涕零,曰:‘吾不知子之贤也。’”
你如有议论,敢乞源源寄来,不胜荣幸~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