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1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49:13
“推涛作浪”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推动波涛,制造浪潮”。引申义为在已有的事物或情况基础上,进一步激化、扩大或制造出更大的影响或争议,通常暗含有故意煽动或挑起事端的意味。
“推涛作浪”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献出处,但其意象来源于海洋中的波涛和浪潮,常用于描述人们在某种情况下故意激起事端的行为。这个成语可能是由一些古代诗词或散文中关于海洋和波涛的描写演变而来。
“推涛作浪”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成语常常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推涛作浪”可以看作对某些人行为的批评,尤其是在现代社交媒体环境中,那些故意制造争议、引导舆论的人更是屡见不鲜。
听到“推涛作浪”,让我感受到一种对不负责任行为的反感。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他人,也可能带来更大的社会问题。它提醒我在与人交往中,要注意言行的影响,避免成为制造混乱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场景:某个同事在工作中故意泄露一些不实信息,导致我们部门的氛围紧张。事后我意识到这种行为就像是“推涛作浪”,不仅影响了同事之间的信任,也浪费了大家的时间。
在一次写作练*中,我尝试将“推涛作浪”融入到一首诗中:
月明如水夜深沉,
人心浮动似潮涌。
推涛作浪谁在笑,
风起云涌不觉惊。
这首诗描绘了在平静的夜晚,人心的波动和争议的潜在存在。
在英语中,可以用“stir the pot”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指的是故意挑起争端或制造混乱。尽管成语的形式不同,但它们在文化中都反映了对不良行为的批评。
通过对“推涛作浪”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在交流中避免煽动性言论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助于维护和谐的关系,也让我在表达时更加谨慎。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警示,让我意识到言语的力量。
呼风唤雨,推涛作浪,或策划于密室,或点火于基层。
《明史·张居正传》:“居正推涛作浪,欲以倾宦。”
《宋史·岳飞传》:“飞推涛作浪,欲以倾金。”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推涛作浪,欲以倾蜀。”
《后汉书·袁绍传》:“绍推涛作浪,欲以倾曹。”
《汉书·王莽传下》:“莽乃推涛作浪,欲以倾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