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5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46:35
成语“得马失马”字面意思是“得到马又失去了马”,引申义为在某种情况下获得和失去是相对的,常用来形容在某些事情上无法做到两全其美。它强调了事物的得与失之间的矛盾关系。
“得马失马”源于古代的日常生活,马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和劳动力,得与失的关系非常直接。因此,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生活中得失的普遍认知和体验。虽然具体的文学出处较少,但在古代文献中常能找到类似表达的情况,体现了人们对得失哲学的思考。
该成语常用于日常对话、文学作品以及演讲中,尤其是在讨论利益得失、选择与后果时。例如,一位商人在谈论投资风险时可能会说:“在商海中,得马失马是常事,关键是要学会权衡利弊。”在文学作品中,它也可能用来描绘角色的内心挣扎与抉择。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得失观念根深蒂固,人们常常在做决策时考虑到可能的得失后果。成语“得马失马”在现代社会中仍有其适用性,尤其是在面对竞争和选择时,提醒人们理性看待结果。
“得马失马”让我联想到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无奈感,常常会感到在追求某个目标时,不可避免地会失去其他东西。这种得失的心理状态对我的决策和情感体验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常常面临得失的抉择。比如在选择职业时,我曾因为追求高薪而放弃了我喜欢的领域,后来发现虽然收入提高了,但内心的满足感却大大降低。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得马失马”的道理。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写道: “在那个遥远的王国,王子为了得到美丽的公主,不惜放弃了他心爱的马。最终,虽然赢得了爱情,却失去了自由。他常常在夜晚独自徘徊,想着得马失马的哲学,心中充满了矛盾与无奈。”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you can't have your cake and eat it too”,都强调了在选择中无法兼得的道理。这显示出不同文化中对得失哲学的共识。
通过对“得马失马”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得失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理性地面对选择。成语的深意让我反思自己的决策,帮助我在复杂的人生道路上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古代塞北一老汉家的马跑到长城外面胡人那边去了,乡亲们安慰他,他说这不一定是坏事,几天后走失的马带回几匹烈马回来。老翁认为不一定是好事,他的儿子因骑胡马摔断了腿,马也跑了,老翁认为不是坏事,后来老汉儿子因腿伤而躲过战祸
作云作雨手反覆,~心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