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15:21
“破觚为圜”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将破损的四方形器物(觚)改造为圆形的器物(圜)。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为了适应某种需要而对事物进行改造或调整,体现了灵活和变通的精神。
该成语出自《庄子·外物》,原文为“破觚为圜,凿壁而驱”,其中提到通过破坏原有形状来适应新的需求。这一成语反映了庄子追求自然、顺应变化的哲学思想,强调了灵活应变的重要性。
“破觚为圜”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灵活应变被视为一种智慧的表现,特别是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适合用来鼓励人们在工作、学和生活中灵活处理问题,适应变化。
“破觚为圜”让我联想到解决问题时的创造力和灵活性。它激励我在面对挑战时,勇于打破常规,寻找新的解决方案。这个成语让我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常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有一次在团队项目中,原定的计划因资源不足而无法实施,我和团队成员一起“破觚为圜”,调整了策略,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
在一次写作练*中,我写了一首小诗:
四方觚,破碎存,
应变中,圆满生。
灵活思,解困境,
破觚为圜,启新程。
通过这首诗,我展现了成语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ink outside the box”,强调创新和灵活应变的思维方式。尽管两者的文化背景不同,但都强调了应对变化和创新的重要性。
通过对“破觚为圜”的学*,我更加明白了灵活应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困难时更具创造力和适应能力。它提醒我们,生活中常常需要打破常规,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
《宋史·食货志》:“破觚为圜,以济时艰。” 意指在困难时期,通过改变政策,以适应时局。
《晋书·刑法志》:“破觚为圜,以宽刑罚。” 意指减轻刑罚,使之更加人道。
《后汉书·刘陶传》:“破觚为圜,以宽大之政,救其弊也。” 意指通过放宽政策,以缓解社会矛盾。
《汉书·食货志下》:“破觚为圜,以救其弊。” 意指改变严苛的政策,使之变得温和,以解决社会问题。
《史记·秦始皇本纪》:“破觚为圜,斲雕为朴。” 意指废除棱角,使之圆滑,比喻改变严苛的法令制度以适应实际情况。
高祖反秦之政,~,谓除其严法,约三章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