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15:05
成语“破衲疏羹”字面意思是“破旧的衣衫与稀*的羹汤”。它用来形容生活贫困,衣衫褴褛,饮食简陋,常常指代一种清贫的生活状态。
成语源自于古代文人对清贫生活的描绘,具体的典故一般认为与一些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有关,尤其是那些追求清高、不愿随波逐流的人。此成语体现了文人对于物质的淡*态度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破衲疏羹”常用于形容贫穷的生活状态,尤其在文学作品中被用来表现人物的清贫与高洁。也可用于日常对话中,形容某人的生活条件简陋或对物质的漠视。在演讲或写作中,可能用来引入对清贫者的同情或对物质追求的批判。
同义成语:清贫如洗、穷困潦倒
反义成语:衣食无忧、富丽堂皇
在**传统文化中,清贫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士人阶层中。许多文人将清贫与高洁的品德联系在一起,认为真正的优秀品格不应依赖于物质财富。现代社会中,这种观念依然存在,但在物质主义盛行的背景下,清贫的美德逐渐被忽视。
“破衲疏羹”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物质的超然态度。它让我思考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内心的充实与高尚更为重要。这种情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珍惜那些精神上的富足。
我在生活中曾遇到过一位清贫的老者,他虽然生活简陋,但总是乐观向上。他常常告诉我,心灵的富足远比物质的富有来得重要。这个经历让我深刻地理解了“破衲疏羹”的意义。
在某个清晨,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桌上,映出一碗稀*的羹汤。尽管生活如同这破衲疏羹般清贫,却也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简单与真实。在这清苦的日子里,友情的温暖如同阳光般照耀着我。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ving on the breadline”,意为生活在贫困线边缘。这些表达都反映了对贫困生活的理解和对物质的反思,但整体情感色彩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破衲疏羹”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精神追求的价值。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促使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内心的富足和高尚的品德。
嘉靖中,杨用修衣服起居穷极华洁;同时唐荆川破衲疏羹,垢敝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