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43:4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19:36
“恣无忌惮”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肆意而无所顾忌”。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放纵自己,毫无顾忌,没有任何约束或忌惮。通常用来形容一种不受限制、随意而为的状态。
“恣无忌惮”源于古汉语,成语中的“恣”有“放纵、任意”的意思,“无忌惮”则表示没有忌惮和顾虑。具体的历史典故尚无明确记载,但该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些在行为上极其放纵、无所顾忌的状态,反映了一种对道德、法律或他人感受的漠视。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恣无忌惮”常常用来批评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如贪污腐败、环境污染等。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个体的道德观,也对社会和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呼吁人们要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约束,恣无忌惮的行为受到越来越多的警惕。
这个成语常常带给人一种负面的情感联想,提示人们警惕那些不负责任、仅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他人感受的行为。它促使人们反思个人行为的后果,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目睹了一位同事在会议上恣无忌惮地批评他人,毫不考虑对方的感受,这让我意识到在沟通中,考虑他人的感受是多么重要。我也在此时提醒自己,要在表达意见时保持尊重和克制。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城市的喧嚣中,
他们恣无忌惮,追逐梦想,
忘却了道德的底线,
只留下一片狼藉的身影。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without restraint”或“recklessly”,它们都强调一种没有约束、随心所欲的行为。虽然在不同文化中,放纵行为可能会被不同程度地接受或谴责,但无论如何,这种行为通常都会引发负面的社会反应。
通过对“恣无忌惮”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在表达和行为中,顾虑他人感受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汉语表达,也让我在思考和交往中更加谨慎,体现了语言学习的深层意义。
承辉做了帐房,一切上下人等,都是自己牙爪,是恣无忌惮的了。
《资治通鉴·唐纪》:“恣无忌惮,以取祸焉。”
《后汉书·袁绍传》:“恣无忌惮,以取败焉。”
《汉书·王莽传》:“恣无忌惮,以乱天下。”
《史记·项羽本纪》:“恣无忌惮,遂杀义帝。”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恣无忌惮,以取祸焉。”
你不能总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