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5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0:11:42
“败国丧家”是一个四字成语,字面意思是“国家败亡,家庭失去”。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重大灾难或失败面前失去一切,通常用来描述由于战争、政变或其他重大**导致的家破人亡的惨状。
“败国丧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来源,但其意象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尤其是在战乱和动荡时期。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频繁,许多家庭因为国家的失败而受到严重影响。成语的构成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国家和家庭的重视,国家的兴亡与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败国丧家”可以在多个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败国丧家”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强调了家国情怀。历史上,许多文学作品都描绘了家国情仇,如《红楼梦》中贾家的败落,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在现代社会,虽然战争减少,但经济危机、自然灾害等仍然会导致家庭破碎,因此这一成语在当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败国丧家”带有悲惨和凄凉的情感色彩,常常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战乱和个人的无奈。在思维和表达中,这一成语可以引导人们关注国家与家庭之间的深厚联系,以及在重大**面前个体的脆弱。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描述一位老人在战争中失去了家人,独自一人流浪。他的遭遇让我深刻体会到“败国丧家”的含义,因此在与朋友讨论历史时,我常常引用这个成语,引导大家思考历史对个体的影响。
在一次创作中,我尝试将“败国丧家”融入一句诗: “英雄泪洒千古事,败国丧家何处寻。” 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感慨,展现了国家与个人命运交织的主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lose everything”或者“fall from grace”。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这些表达都传达了失去一切的感觉。各国文化中都存在因战争、灾难导致家庭破裂的主题,体现了人类共同的悲剧经验。
通过对成语“败国丧家”的全面分析,我深刻理解了家国情怀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重大变故时个人的脆弱。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历史和社会问题时更加深刻。
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者也。
盖三人皆元戚机臣,其残膏积侈,~,帝特恶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