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8:0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24:45
“流血漂橹”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流血使船桨漂白”。它形象地描述了在战争或斗争中,流血牺牲的惨烈场面。基本含义是指在激烈的战斗或斗争中,因流血而使得环境、物品等受到影响,常用于形容战争的残酷和战斗的激烈。
“流血漂橹”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史记·平原君赵阏子列传》中,描述了历史上赵阏子在战斗中的英勇和惨烈场面。成语中的“流血”强调了战斗的残酷性,而“漂橹”则暗示了由于流血造成的环境变化,表现出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牺牲。
该成语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较为广泛,包括文学作品、历史讨论、军事演讲等。在文学作品中,往往用于渲染战争的悲惨和英雄的牺牲精神;在历史讨论中,可以用来描述某一战役的惨烈程度;在日常对话中,可能用于比喻任何一种激烈的竞争或斗争。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流血漂橹”在**传统文化中,常常与英雄主义、牺牲精神联系在一起,在历史上许多战争中,士兵们的牺牲被视为崇高的行为。现代社会中,随着和平价值观的深入人心,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提醒人们珍惜和平与安宁。
这个成语往往带有悲壮和沉重的情感,联想到历史上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容易引发人们对战争的反思与对生命的敬畏。它让我想到那些历史悲剧,激发了对和平的渴望。
在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次公益活动,志愿者们为了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而奔赴基层,虽然没有流血,但那种奋斗和牺牲的精神让我想到了“流血漂橹”。我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和改变社会。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运用“流血漂橹”:
战火纷飞流血漂橹,英雄泪洒大地愁。
愿将血汗铸未来,和平共处共长久。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bloodshed”,也常用来形容战争中的牺牲与惨烈。然而,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通常更多地强调结果而非过程,反映出文化间对战争的不同视角。
通过对“流血漂橹”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描述战争的残酷,它还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反思历史的教训。在语言学中,理解和运用成语有助于我们更灵活地表达情感和思想,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五年》:“战于官渡,大破之,流血漂橹。”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战于官渡,大破之,流血漂橹。”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战于昆阳,大破之,流血漂橹。”
《汉书·王莽传下》:“莽兵大败,流血漂橹。”
《史记·秦始皇本纪》:“战于巨鹿,秦兵大败,流血漂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