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42:3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32:24
成语“禁网疏阔”字面意思是“禁令的网络过于宽松”。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对某种事物的限制或控制措施不够严密,导致管理松散,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通常用于形容法律、规定或管理措施不严,容易导致问题的出现。
“禁网疏阔”并无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可能是后来的演绎和组合而成的成语。在**古代,许多成语的形成与社会政治情况密切相关,常常反映当时的治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该成语可以在多个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特别是法律和制度的执行中,“禁网疏阔”反映了对管理缺陷的批评。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法律和制度的要求日益提高,如何避免禁网疏阔的现象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
“禁网疏阔”常常带有负面情感,给人一种无所适从、失去控制的感觉。这种情感反映了对不严谨制度的不满,也说明了在管理中严谨性的重要性。
在工作中,有时会遇到部门间协调不畅的问题,导致执行措施时常出现“禁网疏阔”的现象。通过这种经验,我更加意识到制度设计和执行的重要性。
在写作中,可以用“禁网疏阔”来描述一个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的混乱场景:
在这个城市,交通规则禁网疏阔,车流如潮,行人无序,常常上演“人车混战”的剧目。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ax enforcement”,即执法松懈,反映了相似的管理问题。不同文化对管理的期待和标准各有差异,但对“管理松散”的不满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禁网疏阔”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准确使用成语不仅能够增强表达的丰富性,也能够更好地传达情感与观点。在未来的交流中,我将更加注重成语的使用,使表达更加生动和有力。
及汉兴,禁网疏阔,未之匡正。
《隋书·刑法志》:“高祖性猜忌,素不悦学,既任智而获大位,因以文法自矜,明察临下。常令左右觇视内外,有小过失,则加以重罪。又患令史赃污,因私使人以钱帛遗之,得犯立斩。每于殿廷打人,一日之中,或至数四。尝怒问事挥楚不甚,即命斩之。尚书左仆射高颎、治书侍御史柳彧等谏,以为朝堂非杀人之所,殿廷非决罚之地。上不纳。颎等乃尽诣朝堂请罪,上顾谓领左右都督田元曰:‘吾杖重乎?’元曰:‘重。’上曰:‘何如汝拳?’元攘袂曰:‘臣拳重于杖。’上笑而止。自是禁网疏阔,刑罚顿弛,公卿以下,多以贿闻。”
《宋书·礼志一》:“汉兴,禁网疏阔,未之匡正。”
《晋书·刑法志》:“自元康以来,臣下专制,政出多门,刑网峻急,禁网疏阔,百姓怨嗟,天下思乱。”
《后汉书·陈宠传》:“臣闻先王之政,赏不僭,刑不滥,与其不得已,宁僭不滥。故唐尧著典,‘眚灾肆赦’;周公作戒,‘勿误庖厨’;伯夷之典,‘惟敬五刑,以成三德’。由此言之,圣贤之政,以刑罚为首。往者断狱严明,所以威惩奸慝,奸慝既平,必宜济之以宽。陛下即位,率由此义,数诏群僚,弘崇晏晏。而有司执事,未悉奉承,典刑纷糅,失在苛碎。臣愚以为宜隆先王之道,荡涤烦苛之法。轻薄棰楚,以济群生,全广至德,以奉天心。”
《汉书·刑法志》:“及孝文即位,躬修玄默,劝趣农桑,减省租赋。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笃厚,禁网疏阔。”
昔秦任狱吏,赭衣满道。汉革其风,矫枉过正,~,遂漏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