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2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1:45:56
成语“遵时养晦”字面意思是“顺应时势,隐忍待时”。其基本含义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或历史时刻,保持低调,隐忍等待合适的机会来展现自己的才能或主张。强调的是一种策略性和耐心,通常用在政治或职场的语境中。
“遵时养晦”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尤其与历史人物的处世哲学相关。典故常与一些智者或政治家相关,如诸葛亮等,他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选择隐忍而不出头,积蓄力量,待时而动。其核心思想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智慧和策略的重视。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那些在复杂环境中处于低调状态的人,尤其是在政治、职场等需要谨慎行事的场合。它可以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表现角色的内心挣扎,也可以用于日常对话中,提醒他人保持耐心。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遵时养晦”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中庸和节制的强调。在现代社会,尽管环境有所变化,但这一成语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隐忍和策略仍然被视为成功的重要因素。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在逆境中坚持自我的力量,也让我觉得在职业生涯中,保持低调和耐心是非常重要的。它提醒我在压力之下,不要轻易表露情绪,而是要冷静分析形势,寻找最佳的应对策略。
在我的一次求职经历中,我面临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在面试中,我选择了遵时养晦,避免过多的自我宣传,而是专注于展示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对公司的理解。最终,我获得了这份工作,证明了隐忍和耐心的价值。
在风雨欲来的夜晚,
他默默伫立于窗前,
心中遵时养晦的信念,
如同星辰,静待晨曦。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bide one’s time”,意指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虽然在使用上有细微差别,但两者都强调了隐忍和策略的重要性。
通过对“遵时养晦”的学,我认识到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同的策略和态度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语言学中的一个成语,更是我在面对挑战时的一种思维方式,提醒我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冷静和耐心。
于铄王师,遵养时晦。
仆拟~,以待政府之稔恶,其时排去一二佞人,有如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