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28:07
成语“拳中掿沙”字面意思是“拳头里抓着沙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做事时过于小心谨慎,反而导致无法获得实质性的成果。它隐含的意义是,虽然用力去做某件事情,但因为方法不当或过于谨慎,最终却一无所获。
“拳中掿沙”这个成语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它与古代的农业、工匠或武术等活动有关。在古代,抓沙子是一个难以控制的动作,代表着努力但不见成效的情况。类似的成语在古文中常常出现,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目标时可能面临的无奈与困境。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智慧与方法的重要性,做事不仅要有努力,更要有策略。拳中掿沙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下对有效行动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尤其在职场中,人们常常面临“努力但不见成效”的困境,因此这个成语在现代依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这个成语常常引发无奈和失落的情感,能够让人联想到那些拼尽全力却未能如愿的经历。在思维和表达中,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要评估策略和方法,避免无谓的努力。
在我的学经历中,曾经为了一个项目投入了大量时间,但由于没有合理规划,最终的成果不如人意。这让我深刻理解到“拳中掿沙”的含义,提醒我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中,要注重方法与效率。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写道: “他像一个武士,握紧拳头,想要在沙滩上捞起更多的宝藏。可沙子却从指缝中流失,最终他意识到,拳中掿沙,只有智慧才能带来真正的收获。”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toil in vain”或“to work hard but achieve nothing”。这些表达同样反映了努力与成果之间的矛盾。在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努力与成果的关系的思考却是相似的。
通过对成语“拳中掿沙”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在追求目标时,要关注方法与策略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注重效率和效果。
好家私便似水底捺瓜,亲子父便似拳中掿沙。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三》:“操曰:‘吾闻之,拳中掿沙,不可得也。’”
《后汉书·袁绍传》:“绍曰:‘吾闻之,拳中掿沙,不可得也。’”
《汉书·王莽传下》:“莽曰:‘吾闻之,拳中掿沙,不可得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吾闻之,拳中掿沙,不可得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以曹伯归,诸侯皆贺,晋侯曰:‘吾闻之,拳中掿沙,不可得也。’”
他们两人是~走不到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