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4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1:20:09
“迟疑未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犹豫不决,未能作出明确的决定。它表达的是在面临选择或决策时,心中有疑虑,不能果断行动的状态。
“迟疑未决”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献出处,但它的构成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的心理状态。成语中的“迟疑”强调了思考的慢速和不果断,而“未决”则直接说明了尚未作出决定的状态。
这个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决策能力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素质,尤其是在职场和领导力领域。成语“迟疑未决”反映了在压力下作出决策的困难,并提醒人们要克服心理障碍,勇于做出选择。
“迟疑未决”常常让人联想到不安和焦虑的情绪。在面对重大选择时,犹豫往往伴随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可能导致错失良机。这种情感反应促使我们在决策时更加谨慎。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面临选择职业方向时,我也经历了“迟疑未决”的状态。我反复考虑不同职业的利弊,最终通过咨询朋友和家人,克服了这种犹豫,做出了选择。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晨曦中,心中浮现,
选择如烟,迟疑未决。
勇气如潮,涌动心间,
果断前行,未来可期。
在英语中,“hesitant”或“indecisive”同样表达了犹豫不决的含义。不同文化中对这一状态的看法可能有所不同,西方文化通常强调果敢和决策能力,而东方文化可能更多考虑集体意志和和谐。
通过对“迟疑未决”的学习,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准确使用成语不仅能丰富表达,还能更好地传达情感和态度。这一成语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勇于决策,而非陷入犹豫的泥淖。
昭度迟疑未决,建遣军士擒昭度亲吏于军门,脔而食之。
其所以~者,只为要把两桩事情合成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