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46:01
“排斥异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与自己不同的人或事物排除在外。其基本含义是指对与自己立场、观点、信仰、背景等不一致的人或事物抱有敌意,并将其排斥在外,强调了对异己的排斥和隔离。
“排斥异己”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其构成字词的意义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政治、军事和社会交往中。在古代,政治派系和势力斗争常常会导致对异己的排斥。例如,历史上许多朝代发生权力斗争时,胜者往往会排斥和打压失败者,形成了对异己的敌视和排斥。
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广泛。在文学作品中,往往用来描绘人物之间的冲突和对立;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描述某种社会现象,比如职场中对新人的排斥;在演讲中,可以用来警示社会应包容多样性,避免形成排斥文化。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排斥异己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多元化的环境中,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差异常常会引发排斥行为。这种现象在社交网络中尤为明显,许多社群可能会对持不同观点的人进行攻击和排斥。因此,理解和反思“排斥异己”的成语,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冲突,并倡导包容与理解的重要性。
“排斥异己”这个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孤独与隔离的感觉。人们因不同的背景和观点而被排斥,可能会感到无助和孤立。这种情感反应提醒我们,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鼓励我们在表达和交流时要更加包容。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在学校的社团中遇到过排斥异己的情况。新成员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活动方案,但老成员们却对其表示强烈反对,并试图将其排除在外。最终,通过沟通和妥协,大家找到了一种平衡,使得新方案得以实施。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包容和接纳的重要性。
在一首现代诗中,或许可以这样使用“排斥异己”:
在这片狭窄的天地里,
心灵的牢笼紧紧锁住,
排斥异己的声音如潮,
却不知温暖往往来自差异的交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o exclude others”或者“to ostracize”,这些词语也表达了将异己排除在外的意思。然而,在西方文化中,包容和多样性通常被更加强调,因此更常见的是对异己的接纳和理解。
通过对“排斥异己”这一成语的全面分析,我意识到它不仅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一种现象,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倡导包容与理解。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一成语的深层含义,能够帮助我在沟通时更加注重不同观点的接纳与尊重。
顗见江绩亦以正直为仲堪所斥,知仲堪当逐异己,树置所亲。
至当路者借以~,遇有反唇则以优升杜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