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5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59:06
“倚门傍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倚靠在门旁和窗户边上”。基本含义是形容人在门口或窗边徘徊,等待来访者或看热闹。引申义是指闲散无事,或是对某件事物的关注和期待。
“倚门傍户”源自古代的生活场景,尤其是在小镇或村庄中,人们常在门口或窗边等候亲友来访。此成语的早期记录可追溯至《红楼梦》中,书中多次描绘了这样的场景,表现出人们对生活的闲适态度与社交活动的渴望。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倚门傍户的情景常常与人际关系的亲密和社会交往的温暖相联系。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这个成语依然适用于描述一些放松心情的时刻,提醒人们在忙碌中也要享受生活的乐趣。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仿佛可以静静地等待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同时,倚门傍户也带有一丝期待与希望,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的憧憬。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在家中工作,常常在窗边等待快递的到来。那段时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静谧而期待的生活状态,正是“倚门傍户”的真实写照。
在一首诗中可以写道:
倚门傍户观云起,
闲情逸致如水流。
谁知庭前花正艳,
只待东风送暖秋。
这首诗通过描绘闲适的生活状态,表现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oitering around”,但它通常带有负面的含义,暗示人们无所事事。在西方文化中,闲散的状态往往被视为懒惰,而在**文化中,适度的闲适被看作是生活智慧的一部分。
通过对“倚门傍户”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描述状态的成语,更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反思。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保持适度的闲暇和期待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享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这个成语的理解和使用,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沟通中更加灵活。
僧问纸衣和尚:‘如何是宾中宾?’师曰:‘倚门傍户。’
《清史稿·儒林传四·章学诚》:“学诚生当经学极盛之世,而独能超然远览,不为时俗所囿,其学无所不窥,而尤长于史学,其为文,博辨而深切,自成一家,不肯倚门傍户,为浅显苟且之谈。”
《清史稿·儒林传三·全祖望》:“祖望生当学术昌明之会,其时海内大师,如桐城方苞、秀水朱彝尊、太原阎若璩、德清胡渭、昆山徐乾学、大兴黄宗羲,皆以经术文章,名动海内,而祖望独能卓然自立,不倚门傍户,为世所重。”
《清史稿·儒林传二·万斯大》:“斯大治经,以为非通诸经不能通一经,非悟传注之失,则不能通经,非以经释经,则亦无由悟传注之失,故其于经,不主一家,不专一说,必博求广集,而断以己意,不肯倚门傍户,为浅显苟且之谈。”
《明史·文苑传三·唐顺之》:“其学无所不窥,自天文、地理、乐律、兵法、勾股、壬遁之术,莫不究极原委,而皆能援古证今,指画精到,故其文汪洋恣肆,自成一家,而尤以经济自负,不屑倚门傍户。”
《宋史·儒林传五·胡旦》:“天下之大,士民之众,徒以附丽于一二权贵之门,倚门傍户,岂得谓之自立哉?”
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凡~、依样画葫芦者,非俗流之士,则经生之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