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4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58:49
“倚财仗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依靠金钱和权势。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凭借财富和权力来压迫他人,表现出傲慢和自大的态度。
该成语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其中提到一些权势者依仗自己的财富和地位来恃宠而骄。这个成语的形成反映了历史中一些权贵利用财富和权势来欺压弱者的现象,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中的丑恶。
“倚财仗势”常用于批评那些仗着财富和权势而不顾他人感受、滥用权力的人。在文学作品中,通常可以用来描述一些反派角色。而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人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态度。在演讲中,使用该成语可以强调社会的不平等和对权力的谴责。
“倚财仗势”在**传统文化中,常常被用来批判那些不道德的行为。在现代社会,虽然物质条件有所改善,但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强调社会正义和公平的语境中,揭示了财富和权力带来的不平等问题。
“倚财仗势”让我联想到那些身居高位却缺乏人情味的人,容易引发对社会不公的愤怒与无奈。它也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与财富的同时,勿忘人际间的真诚与平等。
在我生活中,曾遇到一位同事,他因家庭背景优越而在工作中对其他同事颐指气使,常常表现出倚财仗势的态度。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领导力在于尊重和理解他人,而不是单纯依靠外部条件。
在一个小故事中: 李明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某天他遇见了一个倚财仗势的富二代,富二代用他的财富和地位来羞辱李明。李明并没有被打倒,而是微笑着反击:“你以为金钱可以买到一切,但你的傲慢只会让你失去更多。”这个故事展现了在面对不公时,个人的勇气和智慧。
在英语中,与“倚财仗势”类似的表达有“to lord it over others”,表示利用自己的地位和财富来压制他人。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两者都揭示了财富与权力在社会关系中的影响。
通过对“倚财仗势”的学,我更加认识到财富和权力的双刃剑特性。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在使用相关词汇时,考虑到更深层的社会意义与道德责任。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社会问题时更加深入。
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
《宋史·蔡京传》:“京既得志,倚财仗势,威福自作。”
《晋书·王敦传》:“敦既得志,倚财仗势,威福自作。”
《后汉书·袁绍传》:“绍既并四州之地,倚财仗势,欲以并天下。”
《汉书·王莽传》:“莽既得志,倚财仗势,威福自作。”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赵胜者,赵之公子也,富而好士,倚财仗势,以自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