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3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05:23
成语“仗马寒蝉”字面意思是“靠着马匹而感到寒冷的蝉”。它通常用来形容一种孤独和无助的状态,指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身边没有可以依靠的力量或支持。表达了对凶险环境的无奈和无助感。
“仗马寒蝉”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诗作,诗中描绘了在寒冷的环境中,蝉声凄凉而孤独的情境。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环境及自身处境的敏感与思考,表现出一种感伤的情感。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描绘孤独、凄凉情感的诗歌或散文。同时在日常对话中,亦可用来形容人在逆境中无助、孤立的状态。例如,在描述一个人在失去朋友或支持后感到孤单无助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古代文化中,蝉常被视为孤独与清冷的象征。成语“仗马寒蝉”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思考。在现代社会,面对快速变化与竞争激烈的环境,人们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因此这个成语在现代依然适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仗马寒蝉”带给人的主要是凄凉、孤独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生活中的无奈与孤独,在面对困难时,往往感到无处可依。这种情感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使人深思生活的脆弱与无常。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孤独,那时我刚刚搬到一个新城市,周围没有朋友,感到仗马寒蝉。虽然环境陌生,但我努力去适应,也逐渐交到了朋友。这让我明白,虽然孤独是一种常态,但我们也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现状。
在某个寒冷的冬夜,月光洒在大地上,树下的蝉鸣显得格外凄凉,仗马寒蝉的景象让我想起了那个被遗忘的故事:一位孤独的骑士在漫长的旅途中,依靠着他心爱的坐骑,面对寒风与寂寞,心中却依旧燃烧着对希望的渴望……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lone in the crowd”,虽然含义略有不同,但同样传达出孤独感。不同文化中对孤独的表达方式各有特色,但都反映了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通过对“仗马寒蝉”的学*,我深刻理解了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力量。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表达,它承载了情感和文化的深刻内涵。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灵活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使表达更为生动,也能引发共鸣。
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曰:‘吾闻仗马寒蝉,非所宜也。’”
《后汉书·袁绍传》:“绍曰:‘吾闻仗马寒蝉,非所宜也。’”
《汉书·王莽传下》:“莽曰:‘吾闻仗马寒蝉,非所宜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吾闻之,仗马寒蝉,非所宜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将伐郑,郑人惧,乃使子产如晋,请成。晋人曰:‘郑有罪,不可赦。’子产曰:‘郑虽有罪,其敢逃刑?然则君之马,将焉用之?’晋人乃许之。”
一般~,反得各居显要,尸位素餐,未免好恶倒置,令人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