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3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09:38
成语“乍暖还寒”字面意思是“刚刚暖和又变得寒冷”。它形容天气变化无常,尤其是在春季,往往表现为温暖和寒冷交替的状态。引申义则可以用来形容情感、局势或状态的不稳定,常常用来形容人们在某种情况下的感受变化。
“乍暖还寒”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春题湖上》。在这首诗中,白居易描绘了春天的气候特点,表现了春天来临时的温暖与寒冷交替的现象。这一成语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引用,成为描述春季天气和人们情感变化的经典表达。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春季的天气变化,也可以用于形容情感的波动。例如:
在**文化中,春天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生机,但乍暖还寒的天气也反映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这种天气变化让人们更加珍惜温暖的瞬间,同时也提醒人们在生活中保持警觉,适应变化。在现代社会,这种表达仍然适用,特别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都经历着类似的情感波动。
“乍暖还寒”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复杂而矛盾的,既有对温暖的期待,又有对寒冷的无奈。这种矛盾的情感常常让我思考生活中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影响我在表达情感时的用词。
在一次春游中,天气预报说会是阳光明媚的好天气,但出发时却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寒风,大家都穿着单*的衣服,感受到了“乍暖还寒”的真实写照。这次经历让我更加意识到天气变化的不可预测性。
在春天的诗歌中,我尝试写道: “乍暖还寒春意浓,桃花映水映红空。 心中波澜如江海,随风起伏逐梦中。”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比如“April showers bring May flowers”,意指四月的雨水为五月的花朵铺路,反映了天气的变化与生命的延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变化与希望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乍暖还寒”的学*,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活中变化的普遍性和不可预测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生活的起伏时,能够以一种更为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去面对。
柳梢绿小眉如印。乍暖还寒犹未定。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宋·苏轼《赤壁赋》:“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宋·李清照《声声慢》:“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