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09:38
“乍往乍来”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刚刚去,又马上回来”,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来来去去,频繁出入,通常指的是人或事物的移动不定和不稳定状态。
“乍往乍来”出自《红楼梦》第四回:“乍往乍来,未免乍惊乍喜。”在这部经典文学作品中,成语使用于描写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波动,正好体现了人们对待情感的复杂态度。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常常是复杂的,表现在“乍往乍来”这个成语中,体现了人际交往的频繁与不确定性。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频繁,但也可能更加表面化和短暂,使得这一成语在现代语境中仍然适用。
“乍往乍来”让我联想到人际关系中的变幻无常,有时会感到无奈与焦虑,同时也能体会到生活的丰富与多样。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感情和关系的期待与失落,影响着我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段乍往乍来的友谊,朋友时常出入我的生活,却难以深入交流。每次见面总是感觉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但往往又匆匆而过,留下了许多未解的疑问和遗憾。
在诗歌中,我尝试使用“乍往乍来”:
乍往乍来人如梦,
细雨轻寒不再逢。
花影摇曳随风舞,
留得清愁在心中。
在这首小诗中,利用“乍往乍来”的意象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短暂与遗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in and out”或“come and go”,都带有频繁变化的意思,但可能缺少“乍往乍来”中那种微妙的情感波动和不稳定的感觉。
通过对“乍往乍来”的学*,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生活的多样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提升了我对语言表达的敏感性,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生活中的各种状态与情感。
最是那不大段计利害、乍往乍来底念虑,相续不断,难为驱除。
《晋书·王敦传》:“敦乃引兵而北,乍往乍来,以示其势。”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乃引兵而南,乍往乍来,以示其威。”
《后汉书·袁绍传》:“绍乃引兵而西,乍往乍来,以示其众。”
《汉书·王莽传》:“莽乃发兵,乍往乍来,以示其强。”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引兵而东,乍往乍来,兵势益张。”
目随身转,未有动荡其身,而能胶住其目者,使之~,多行数武。(清·李渔《闲情偶寄·选姿·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