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0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23:05
“买椟还珠”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买了箱子却把珠子还给了卖家”。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人们重视外表或表面的事物,而忽视了内在或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它常用来批评那些只看重形式而不注重实质的人。
“买椟还珠”出自《战国策·魏策》,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想买珠子,看到一只精美的箱子,便买下了箱子,却把里面的珠子还给了卖家。这个故事反映了人们在选择时常常被外表所迷惑,而忽视了真正的价值。
“买椟还珠”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在消费文化盛行的背景下,“买椟还珠”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人们在追求物质和外表的同时,可能会忽视内在的价值,如道德、诚信和能力等。因此,这个成语在现代的适用性依然很强,常被用来引导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
“买椟还珠”让人联想到对生活的反思,提醒人们在选择时要更理智,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这种情感反应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事物的本质,从而进行更明智的判断和选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因为追求时尚而购买了一些质量不高的商品,最终发现这些商品并没有实际价值,反而造成了浪费。这个经历让我更加谨慎地看待消费,避免“买椟还珠”的情况再次发生。
在某个小镇上,有位年轻的商人,他为了吸引顾客,特意设计了一款华丽的包装,然而,里面的商品却毫无价值。人们纷纷购买这些包装精美的商品,但却在使用后发现,自己不过是买椟还珠。最终,只有那些真正注重内在品质的商家,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英语中,有一个类似的表达是“barking up the wrong tree”,意指误入歧途,关注了错误的事物。虽然两者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提醒人们要明智地选择关注的对象。
通过对“买椟还珠”的学习,我对这一成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是对人们选择的警示,也是对我们在生活中价值观的反思。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成语,能增强表达的深度和感染力。这个成语提醒我在日常交流中要更加关注事物的本质,而非表面的光鲜亮丽。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文选·刘孝标〈辩命论〉》:“买椟还珠,非有识者所为。”
《汉书·艺文志》:“买椟还珠,非智者所为。”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买椟还珠,非愚则妄。’”
《战国策·齐策四》:“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虽多奚益?改用白话,决无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