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5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12:30
“切骨之寒”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寒冷得像刺入骨头一样”。它形容寒冷的程度极为严重,通常用于比喻令人感到极度的寒冷或痛苦的感觉,强调其强烈的情感体验。
“切骨之寒”最早见于《左传》。在描述战乱与苦难时,文中提到人们因生活困苦而感受到的刺骨的寒冷,体现了社会动荡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痛苦与绝望。这个成语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多次被引用,以传达极端的寒冷或痛苦感。
“切骨之寒”常用于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在描写严寒环境或心灵痛苦的场景时。此外,在日常对话和演讲中,亦可用来形容人们在遭遇挫折、悲剧或重大损失时所感受到的深切痛苦。例如,在描述冬天的严寒天气时,或是表达失去亲人的深重悲痛时,都可以使用该成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强调寒冷的特征,而反义成语则正好与“切骨之寒”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温暖的氛围。
“切骨之寒”在**文化中常常与历史上的苦难和冷酷的环境相联系,反映了人们在困苦生活中对温暖的渴望。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描述气候变化、灾害及其带来的心理影响时,更具现实意义。
“切骨之寒”往往引发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寒冷、孤独和痛苦。它不仅描绘了外在的环境,也深刻折射出内心的极端感受,令人感到共鸣。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经历过一场冬天的旅行,气温骤降,寒风刺骨。那种感觉让我想起了“切骨之寒”这个成语,深刻体会到了人们在极端环境中所感受到的无助与痛苦。
在某个冬季的黄昏,寒风如刀,路上的行人都缩着脖子,似乎每个人都在感受着那种“切骨之寒”的感觉。人们在屋内围着火炉,火光映照出每个人脸上的忧虑,仿佛在用温暖抵抗外面刺骨的寒冷。
在英语中,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可以用“bitterly col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在其他文化中,也会有描述极端寒冷或痛苦的表达,例如俄语中的“ледяной холод”,均体现了对寒冷的普遍共鸣。
通过对“切骨之寒”的学*,我意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描绘寒冷的成语,更是一个深刻的情感表达工具。它在日常语言和文学创作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内心的感受,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酌醇酒而据切骨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