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2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12:28
“切问近思”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切实地提问,紧密地思考”。其基本含义是强调在学和研究中,要主动提问,深入思考,从而获取更深刻的理解和知识。这一成语强调了学过程中思考的重要性。
“切问近思”出自《论语·为政》,原文为“子曰:‘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在这里提倡学*者要主动提问,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来理解问题,这样才能真正领会和掌握知识。成语的来源反映了儒家重视思考与提问的教育理念。
“切问近思”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切问近思”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反映了儒家教育的核心理念。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教育和职业发展中,强调了主动学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切问近思”显得尤为重要。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求知的渴望和探索的乐趣。它传达了一种积极的学*态度,令我在面对困难问题时,保持耐心和好奇心。
在我大学的学*中,我深刻体会到“切问近思”的重要性。每当我遇到不理解的概念时,我都会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最终在研究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一次课堂讨论中,我灵感勃发,写了一首小诗:
问水何流,何处是源,
思云何聚,何时成烟。
切问近思,心中有光,
求知路上,步步生辉。
这首诗表达了在探索知识过程中,提问和思考的重要性。
在英语中,类似于“切问近思”的表达可以是“Questioning and Reflecting”,这种表达也强调了提问与反思的重要性。在许多文化中,主动学*和深思熟虑被普遍认可为获取知识的有效方法。
通过对“切问近思”的学,我认识到在学和日常生活中,主动提问和深入思考是多么重要。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为我提供了一个积极的学态度,使我在未来的学和工作中更加注重思考的深度和问题的广度。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清史稿·儒林传二·陆世仪》:“世仪深契朱子‘切问近思’之教,以为‘学之不可以躐等也’。”
《明史·儒林传一·薛瑄》:“瑄学一本程、朱,其修己教人,以复性为主,充养邃密,言动咸可法。尝曰:‘读书不切问近思,虽多无益。’”
《宋史·儒林传五·吕祖谦》:“祖谦学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涘。心平气和,不立崖异,一时英伟卓荦之士皆归心焉。所著《东莱集》、《读诗记》、《大事记》等书,皆行于世。其教人读书,必使之切问近思。”
《朱子语类》卷九:“学者须是切问近思,不可远求。”
《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故就其所及而语之,是乃所以使之~,而渐进于高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