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23:19
“不耻下问”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以向地位或知识较低的人请教为耻”。其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愿意向比自己地位、知识低的人请教问题,表现出谦虚和求知的态度。
“不耻下问”源自《论语》。在《论语·子罕》中,孔子提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人问我,我不耻于下问。”这句话强调了求知的态度,认为向别人学*是值得欣赏的行为,不必因为对方的地位低而感到羞耻。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学*者的谦虚态度,适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谦虚和求知是被高度重视的美德。“不耻下问”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知识的获取并不受地位的限制。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鼓励人们保持学的热情和开放的心态。
“不耻下问”让我联想到谦逊与开放的心态。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向他人请教是一种值得赞赏的行为,这种态度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也能增进人际关系。
在我的学*过程中,我曾多次向同学请教不懂的知识,尽管有时他们的知识可能并不比我多,但这种交流让我获得了新的视角和理解。我觉得“不耻下问”是我不断进步的重要法则。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将这一成语融入其中:
求知路上不耻下问,
青云之上有朋友。
问君何处觅良策,
共携书卷向前走。
在英语中,有一句话“There is no shame in asking questions”,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同样表达了向他人学的积极态度。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文化中,谦逊与学的态度也被高度重视,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谦虚。
通过对“不耻下问”的学,我认识到谦逊和求知的精神在个人发展中至关重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请教他人,不仅能促进自身成长,也能促进与他人的交流与理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学识渊博,能虚心向别人学习。他去太庙祭祖,向别人问这问那,别人不解地问孔子,孔子说:“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就要问清楚,这就是不耻下问,勤奋好学。”
阁下既~,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