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6:2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23:06
成语“不*水土”的字面意思是“不适应当地的水土”,引申义为指一个人或事物不适应新的环境或条件,常用来形容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的不适应和困难。
“不水土”这一成语的具体来源并不明确,但其构成部分“水土”常用于古代文献中,表示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风俗惯。历史上,游牧民族或外地人迁移到新的土地上时,常常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因此这一成语反映了人们对环境适应性的关注。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个人或集体在新的环境中感到不适。例如,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描绘一个外乡人在新城市生活的不适;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初到某个地方而感到的不便和困难;在演讲中,可以用来引申到企业、团队在新市场开拓中的挑战。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水土代表着一个地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适应水土是生存的基本条件。因此,“不水土”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不适,还反映了人们对环境适应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可以用来形容跨国公司、外籍人员等在新环境中遇到的挑战。
“不*水土”常带有一种无奈和困惑的情感联想,反映出人们在面对新环境时的脆弱和不安。这种感受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在搬家、换工作或出国留学时,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在我大学时期,我曾赴外地实,初到新城市的我感到不水土,饮食*惯、生活节奏都与我的家乡大相径庭,导致我初期工作状态不佳,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才慢慢融入了新的环境。
在一首描写移居生活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新乡水土陌生景,
几多烦恼几多情。
渐入佳境心渐安,
何必惧怕路途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not used to the local customs”,虽然直接翻译与“不*水土”不完全相同,但在意思上也传达了对新环境的不适感。不同文化对环境适应的关注点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存在对适应能力的重视。
通过对成语“不水土”的全面分析,我认识到它不仅反映了个体在新环境中的挑战,也表达了人们对适应的渴望和努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能够帮助我更好地传达情感和经历。
上以魏所送马不称,使融问之,宋弁答曰:当是不習水土。
《宋史·岳飞传》:“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晋书·王濬传》:“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后汉书·班超传》:“臣闻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汉书·晁错传》:“不習水土,必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