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4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09:31
成语“不屈不挠”的字面意思是“不屈服、不退缩”,形容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始终保持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它表达了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态度。
“不屈不挠”出自于《后汉书·班超传》,原文中有“夫不屈不挠,志行之所至”的说法,强调了人的志向和行为不应因困难而退缩。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人重视坚韧不拔的精神,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英雄主义和奋斗精神的推崇。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不屈不挠的精神被视为一种美德,常常与英雄人物、民族精神相联系。尤其在历史上,许多成功人士都展现了这种不屈的精神,成为社会的榜样。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在面对竞争和挑战时。
“不屈不挠”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向上的,激励人们在困难面前不放弃,勇于面对挑战。它引发的联想是拼搏、奋斗和希望,常常鼓舞人心。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曾经历过一段困难的学*阶段,面临着重重压力。我时常提醒自己要“不屈不挠”,最终克服了困难,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这个成语成为我自我激励的座右铭。
在一次创作中,我写了一首诗:
在风雨中前行,
心中有梦不言弃。
不屈不挠追未来,
踏实脚步向前迈。
这首诗表达了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屈的信念。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never give up”或“perseverance”,它们同样强调了坚持和韧性的重要性。这表明在不同文化中,面对困难时的坚韧精神是共通的。
通过对“不屈不挠”的学,我深刻理解到坚持与奋斗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要勇敢面对,永不放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我们的表达力度,传达更深层的情感。
乐昌笃实,不桡不诎。
《资治通鉴·唐纪·宪宗元和十五年》:“李愬不屈不挠,终破蔡州。”
《清史稿·林则徐传》:“则徐不屈不挠,力主禁烟,终至革职。”
《明史·王守仁传》:“守仁学本程朱,不屈不挠,以卫道自任。”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不屈不挠。”
《后汉书·耿弇传》:“弇性忠直,不屈不挠。”
汉成帝时期,丞相王商为人正直,敢于同恶势力在不屈不挠的斗争,他力劝汉成帝不要听信大将军王凤的谣言带头去避难,受到汉成帝的表彰。他不惜自己的官位也要将玩忽职守的琅玡太守杨彤罢免,因此得罪了他的亲戚王凤,因此被陷害
教皇捉了他回,他在堂上~,定归开出信教自由的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