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1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09:24
“不屑置辩”这个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其中“不屑”意为不愿意、不屑一顾;“置辩”则指进行争辩或辩论。整体意思是指对某事或某人不屑一顾,不愿进行争辩或辩论,通常表示对对方观点的不屑和轻视。
“不屑置辩”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作品中,具体来源并不明确,但在古代文献中常用于批评那些不值得争辩的观点或行为。这个成语表达了对某些论点的否定态度,强调了讲话者的自我立场和价值观。
该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演讲等场合。例如,在辩论中,如果一方认为对方的论点毫无道理,可能会说“我不屑置辩”;在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间讨论某个话题时,若有人提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观点,其他人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表达不愿意浪费时间与其争辩的态度。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同义成语强调轻视和不重视的态度,而反义成语则表现出积极参与争辩的行为。
在现代社会中,“不屑置辩”常常反映了人们对一些无理或不合理事物的态度。在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形容对网络谣言或无根据评论的冷淡反应。它传达了一种理智、成熟的态度,表明不愿意被无谓的争辩所拖累。
这个成语常常给人一种冷静、理智的感觉,表达了对无意义争论的拒绝。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传达出一种优越感或不屑的情绪。它影响了我的思维方式,使我在面对无谓的争辩时更倾向于保持冷静,不轻易参与。
在工作中,我曾遇到一位同事对我的项目提出了许多无理的质疑。我意识到与其浪费时间争辩,不如专注于完善项目。因此,我在讨论中选择了不屑置辩,最终通过实际成果证明了我的观点。
在一首诗中,我可能这样使用“不屑置辩”:
众声喧哗,言辞如潮,
我心如水,宁静自高。
不屑置辩于浮云之上,
只愿携手共赴星光。
在英语中,可以用“unworthy of debate”或“not worth arguing”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表达同样传达了对某些观点的不屑和拒绝争辩的态度,但在文化背景和使用频率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不屑置辩”的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沟通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个人态度,也体现了对争辩本身的思考。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提醒我在面对争议时要理智、冷静,选择真正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的讨论。
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清史稿·文苑传·纪昀》:“昀曰:‘吾言是也,不屑置辩。’”
《明史·文苑传·杨慎》:“慎曰:‘吾言是也,不屑置辩。’”
《宋史·文苑传·苏轼》:“轼曰:‘吾言是也,不屑置辩。’”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光武曰:‘卿言是也,然不屑置辩。’”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笑曰:‘先生之言,不屑置辩也。’”
我对此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