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0:2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09:50
“不平而鸣”的字面意思是“对不公之事表示不满而发声”,通常用来形容对不公平或不正义现象的不满和抗议。这一成语强调一种积极的态度,即不满情绪的表达,并且常常伴随着对社会不公的关注。
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其中提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民之所恶,天必弃之。”此处强调了民众的不满与反抗。这一成语的历史背景体现了古代社会对正义的追求与民众的觉醒,反映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渴望。
“不平而鸣”可以在多个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不平而鸣反映了对权力与权威的质疑,体现了民众对公正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具有重要的适用性,尤其在涉及社会和公民权利时,常常被引用来鼓励人们勇于发声。
这个成语让我产生一种激励的感觉,仿佛在提醒我们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尤其在面对不公正的现实时。它也让我联想到许多历史和社会,强调了集体发声的重要性。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目睹过一位同事因不公平的待遇而选择不平而鸣,她通过社交媒体发声,引起了广泛关注,最终促使公司改善了相关政策。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积极发声的力量。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使用“不平而鸣”:
月下孤影诉心声,
不平而鸣宛如风。
谁言无路求公道,
众志成城志气雄。
在英语中,“speak out against injustice”可以看作是与“不平而鸣”相对应的表达。两者都强调了对不公现象的反抗与发声,展现了人们对正义的追求。
通过对“不平而鸣”的学,我意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表达情感与立场的重要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提醒我关注社会问题,勇于发声,推动正义的实现。这对我的语言学和表达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偶以不平而鸣,遽获多言之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