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50:35
最后更新时间:
鸣;鸟叫。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明史·文苑传·徐渭》:“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生。又善古文词,然不屑为举子业。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宋史·文苑传·苏轼》:“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晋书·文苑传·左思》:“思自以才高,不屑于时,故作《三都赋》,十年乃成。时人莫之许也,及赋出,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后汉书·张衡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不慕荣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