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0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59:53
成语“不乏其人”的字面意思是“这里并不缺少这样的人”。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某种人或事物并不少见,常用来形容某种特定的人或事物在某个范围内较为普遍或常见。
“不乏其人”一词出自《左传》,其中提到“冉有问于孔子曰:‘有不乏其人乎?’”意指在某种情况下,类似的人并不缺乏。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强调某种特征或能力的人在社会中并不稀缺。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不乏其人”常用于描述某种人才的普遍性或某种现象的常见性。这种成语反映了社会对人才和现象的认知,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科技和文化环境中,强调了多样性和丰富性的重要性。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一种积极的社会现象,即许多具备特定才能的人共同推动社会进步。这种共鸣在我表达观点时,常常能激发出一种乐观的情感。
在我的工作中,常常需要与各类专业人士合作,我发现许多具备创新能力的人并不罕见,因此在团队合作时,我常用“不乏其人”来鼓励团队,强调我们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才。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写:
繁星点点夜空中,
不乏其人共鸣声。
梦想如潮涌不息,
携手并进共辉煌。
这表达了团结与合作的美好愿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not in short supply”,用来形容某种事物或人并不稀缺。这表明不同文化中对某种现象的普遍认知,反映了人们对社会资源分布的共识。
通过对“不乏其人”这个成语的学习,我认识到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个描述性的成语,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能够有效地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周围的世界。
然则如今之篯侯,远近不乏其人。
《清史稿·林则徐传》:“则徐曰:‘臣闻忠臣不避死,烈士不辞难。今臣虽乏其人,然不敢自惜。’”
《明史·海瑞传》:“瑞曰:‘臣闻忠臣不避死,烈士不辞难。今臣虽乏其人,然不敢自惜。’”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曰:‘臣闻忠臣不事二主,烈士不更二姓。今臣虽乏其人,然不敢自惜。’”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臣闻忠臣不避死,烈士不辞难。今臣虽乏其人,然不敢自惜。’”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闻之矣,不乏其人。’”
但这种意见,恐怕是怀抱者~,而且由来已久的,不过大抵不敢毅然删改,笔之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