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2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50:44
“人困马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人疲惫,马也疲乏”。它形容人在某种情况下感到非常疲惫,精疲力竭,通常指长途跋涉或经历了艰辛的旅程,体现了一种无力感。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描述了战争或长途行军的艰辛。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代战争或迁徙时期人们面临的困境,强调了在困境中人和马的共同疲惫状态。
“人困马乏”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人困马乏”在**文化中反映了古代社会的艰辛与奋斗,尤其是在战争、迁徙和生存环境恶劣的背景下。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在快节奏的生活与工作压力下,这个成语依然适用,提醒人们关注身心健康,适度休息。
这个成语带给我一种疲惫、无助的情感联想。它让我想到在生活中面对的压力与挑战,提醒我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要忽视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在一次长途旅行中,我和朋友们徒步攀登一座山,经过数小时的努力,大家都感到人困马乏。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困难面前相互鼓励的必要性。
在一首描绘旅行艰辛的诗中,可以这样写:
“长路漫漫步履艰,
人困马乏心似焚。
但愿前方有佳景,
休息片刻再出发。”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tired and worn out”,虽然意义相近,但文化背景和使用情境会有所不同。西方文化中,常常强调个人的奋斗与坚持,而中文成语更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对“人困马乏”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描述一种状态,更是对我们在艰难时刻的反思。它提醒我在生活和学中保持平衡,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时也让我在表达中更加生动形象。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中具有重要的实用性,尤其是在需要表达疲惫感时。
俺这两口儿三日不曾吃饮食,人困马乏。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贾政道:‘我今日人困马乏,明日再说罢。’于是众人散去。”
《金瓶梅》第十六回:“西门庆道:‘我今日人困马乏,明日再议。’于是众人散了。”
《西游记》第二十回:“三藏道:‘徒弟啊,天色晚矣,你二人也辛苦了,就在此歇息罢。’行者道:‘师父说得是,我们且歇息一宵,明日早行。’那长老果然人困马乏,就在那林中睡了。”
《水浒传》第十六回:“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众军汉道:‘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杨志喝着军汉道:‘快走!赶过前面冈子去,却再理会。’正行之间,前面迎着那土冈子,一行十五人奔上冈子来,歇下担仗,那十四人都去松阴树下睡倒了。杨志说道:‘苦也!这里是甚么去处,你们却在这里歇凉!起来快走!’众军汉道:‘我自困倦,如何使得!’”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曹操人困马乏,不能再战。”
马步三军没了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