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43:15
“作困兽斗”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像困在笼子里的兽类一样进行斗争”。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绝境中拼命反抗,形容一种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顽强斗志。
“作困兽斗”出自《庄子·外物》。原文中提到,被困的动物会拼命地挣扎和反抗。这不仅体现了动物的本能反应,也反映了人在困境中的一种生存本能。该成语强调人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所展现出的不屈精神。
这个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勇敢和坚持不懈是被高度赞扬的品质。“作困兽斗”体现了人在逆境中不屈的精神,尤其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许多人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常常会引用这一成语来激励自己。
“作困兽斗”往往让人联想到勇敢、坚韧和无畏的精神。在个人经历中,面对困难时,想起这个成语会激励自己不放弃,继续拼搏。这种联想能够增强应对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在我个人的学*生活中,有一次在考试准备期间,遭遇了重大的资料丢失。虽然感到绝望,但我告诉自己要“作困兽斗”,于是重新整理资料,最终顺利通过了考试。这种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意义。
在创作中,可以将“作困兽斗”融入到一首诗中:
困兽犹斗勇气存,
绝境中生出新春。
拼搏不屈心如铁,
翻身向天志未穷。
在英语中,有类似“fight like a cornered animal”的表达,意思相近,强调在困境中激烈反抗的状态。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意义相似,反映了人类面对困境时本能的反抗精神。
通过对“作困兽斗”的深入学,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和态度。在学和生活中,面对挑战时保持这种勇气和韧性非常重要。它在语言表达中也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情感色彩,使我能够更生动地描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宋史·岳飞传》:“飞曰:‘金人所以立刘豫于河南,盖欲荼毒中原,以中国攻中国,粘罕因得休兵观衅。臣欲陛下假臣月日,便则提兵趋京、洛,据河阳、陕府、潼关,以号召五路叛将。叛将既还,遣王师前进,彼必弃汴而走河北,京畿、陕右可以尽复。至于京东诸郡,陛下付之韩世忠、张俊,亦可便下。如此,则大梁、京口、建康三京之恢复可指日而待也。’帝曰:‘卿言甚善,然作困兽斗,非计也。’”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曰:‘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遂进军攻备。备兵少食尽,乃走夏口。操追之,不及。备谓操曰:‘今君以十万之众,攻我万人,是作困兽斗也。’”
《后汉书·袁绍传》:“绍兵虽多,其实难用。每一发兵,弊车羸马,破车坏弓,弱兵疲将,号为作困兽斗。”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左传·宣公十五年》:“晋侯使荀林父帅师伐郑,郑人逆战,晋师败绩。郑人曰:‘吾以作困兽斗也。’”
敌人还在~,我们得进行坚决还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