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43:19
“作奸犯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做坏事,犯罪”。其中,“作奸”指的是进行奸邪的活动,“犯科”则是指触犯法律,犯罪。整体上,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进行违法行为,通常带有贬义。
“作奸犯科”最早的文献出处可以追溯到《汉书》和《资治通鉴》等古典文献中。这些文献中提及的“奸”和“科”往往与社会的不义和法律的制裁相关联。历史上,奸邪行为不仅被视为个人道德的沦丧,也常常与社会治安问题相连。
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相当广泛。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绘反派角色的恶行;在日常对话中,可能用于指控某人的不当行为;在演讲中,可能用于强调法治和社会道德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法律和道德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作奸犯科”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指责,也反映了社会对法律的重视。现代社会中,随着法治观念的提升,该成语的使用依然具有现实意义,警示人们遵守法律。
“作奸犯科”通常带有负面情感,联想到的不仅是个人的恶行,还有社会的混乱和法律的缺失。它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对社会正义和道德责任的反思。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朋友因一时冲动而作奸犯科,最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件事情让我深刻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谨言慎行。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作奸犯科”:
夜幕降临,月影轻摇,
暗街深处,阴谋交错。
作奸犯科,罪影如刀,
良知何在,何以自逃?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可以是“commit a crime”,而在西方文化中,犯罪往往与个人自由和社会契约的破裂相关联。两者都强调了法律的权威,但在文化背景和社会反应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作奸犯科”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违法行为的描述,更是对社会道德和法律秩序的反思。在语言学*中,这类成语的理解与运用,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也让我对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宋史·岳飞传》:“秦桧作奸犯科,陷害忠良,千古罪人。”
《资治通鉴·唐纪》:“李林甫作奸犯科,终为天下所弃。”
《后汉书·杨震传》:“震以作奸犯科,为天下所不容。”
《汉书·刑法志》:“作奸犯科者,虽远必诛。”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作奸犯科,杀义帝,天下共诛之。”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前出师表》希望他整顿朝纲,将作奸犯科者严惩以巩固政权
今儿子既在你处,必然是你~,诱藏了我娘子,有甚么得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