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4:40:14
“兽心人面”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有兽的心肠,却长着人的面孔”。它用来形容一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和善、正直,实际上内心却冷酷、阴险,心肠狠毒。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在一些古代小说和戏曲中,常常用以描绘那些表面和善但内心阴险的人物形象。虽然没有确切的出处,但其用法常见于形容政治、权力斗争等情境。
“兽心人面”通常用于描述那些伪善、表里不一的人,特别是在政治、商业等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可以在文学作品中看到这一成语的使用,也会在日常对话中用来指责某些人的虚伪。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兽心人面的形象常常与权谋、阴谋等主题相关,反映了社会对伪善、阴险行为的警惕和反感。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职场和社交场合,这一成语的适用性仍然很强,提醒人们保持警惕,避免被外表所迷惑。
“兽心人面”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生活中遇到的表面和善、内心却阴险的人,带来一种警惕和不安的情感。它提醒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多加留意,不要轻易相信外表的伪装。
在我之前的工作中,曾遇到一位同事,他表面上对大家很好,但私底下却常常搬弄是非,甚至在关键时刻出卖同事。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兽心人面”这个成语的真实含义,也促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谨慎地观察他人。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描述一个角色: “在这座城市中,许多人都以为他是个诚实的商人,然而在他兽心人面的掩饰下,隐藏着无穷的阴谋与算计,最终导致了无数人的悲剧。”
在英语中,可以用“wolf in sheep's clothing”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字面意思是“披着羊皮的狼”,形容那些表面温和实际上却心怀恶意的人。这种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反映了对伪善的共同警惕。
通过对“兽心人面”的学,我更加理解了伪善的危险性以及在交流中保持警惕的重要性。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注重观察他人的真实面目。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提醒我不断提高对人性的认识和理解。
时台中谓之语曰:侯知一不伏致仕,张琮自请起复……皆非名教中人,并是王化外物。兽心人面,不其然乎!
《资治通鉴·唐纪》:“李林甫兽心人面,不可以为相。”
《后汉书·袁绍传》:“绍兽心人面,不可以为盟主。”
《汉书·王莽传》:“莽兽心人面,不可以为君。”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兽心人面,不可与共天下。”
《左传·宣公十五年》:“兽心人面,不可以礼义待也。”
洵是~,问袁公此意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