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3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03:41
成语“一心一德”由“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一个心思,一个德行”。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大家的心思、意愿一致,目标相同,彼此团结合作,体现出一种和谐的集体精神。
“一心一德”这一成语源自古代文献,通常被认为与传统的儒家思想有关。儒家强调的团结、和谐与道德的重要性,促成了这一成语的产生。在《论语》中,孔子提到要“同心同德”,这与“一心一德”有相似的意义,强调了人们在道德和目标上的一致性。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一心一德”反映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强调家庭、团队、国家等集体的和谐与团结。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团队合作、社会等领域,强调共同目标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此成语常常带给我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联想,表现出人们团结一致的力量与信念。它让我思考在生活中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进步,增强了我对团队合作的重视。
在我参与的一个志愿者活动中,团队成员之间各司其职,大家一心一德,成功地完成了任务。这个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风雨同舟共济行,
一心一德向前行。
山高水远不怕难,
携手共创辉煌明。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Unity is strength”,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在不同文化中,团结合作的价值观都是被普遍认同的,尽管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一心一德”的学*,我认识到团结与合作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增强了我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让我在团队中更加积极主动。
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国语·周语下》:“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恶角犀丰盈,而近顽童穷固。去和而取同。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出千品,具万方,计亿事,材兆物,收经入,行姟极。故谚曰:‘物一不讲。’王将弃是类也而与剸同。天夺之明,欲无弊,得乎?”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吾与女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
《尚书·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手下的官员都是离心离德,军心涣散。周武王联合西部的八个诸侯,集结4万兵力,亲自率军渡过黄河征讨纣王。在出发前的誓师会上,他发表演讲《泰誓》,表示“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共产党人~,忠实执行自己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