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2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00:34
“一寸丹心”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一寸大小的红色心”。其中,“寸”指的是长度单位,象征着微小;“丹心”意指赤诚、真心。整体意思是形容人心中的赤诚和忠诚,表达了对某种理想、信念或对象的坚定不移的心意。
“一寸丹心”出自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诗中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文天祥在南宋时期面临国家灭亡的困境,展现了他强烈的忠诚和为国捐躯的精神,因此该成语常用于形容忠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寸丹心”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一寸丹心”在**文化中体现了忠诚、奉献和理想主义的价值观,尤其是在面对国家和民族危机时,人们往往会用这一成语来激励自己或他人。现代社会中,虽然面临的环境不同,但忠诚与赤诚的精神依然重要,尤其在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方面。
“一寸丹心”给人的感觉是深沉而坚定,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仍坚持信念的人们,无论是历史上的英雄,还是身边默默奉献的普通人。这个成语传递出一种无私的爱和忠诚的力量。
在我的生活中,我常常会用“一寸丹心”来形容我对亲友的关心与支持。例如,在朋友面临困难时,我会尽力帮助,心中怀有“一寸丹心”,希望能为他们带来温暖和力量。
在我的一首诗中,我试图融入“一寸丹心”:
风雨兼程踏征途,
一寸丹心映晨曦。
忠诚不负春秋梦,
一生追随志所至。
通过这种方式,展现了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可以是“heartfelt loyalty”或“devotion”。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核心所传达的忠诚和真诚的情感是一致的。在不同文化中,忠诚和奉献的价值观也同样被高度重视。
通过对“一寸丹心”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忠诚与赤诚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学,也让我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更加准确和有力。这个成语提醒我在生活中保持真诚,努力追寻我的理想。
白发千茎雪,丹心一寸灰。
《明史·方孝孺传》:“孝孺投笔哭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作绝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三纲易位兮四维不修。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宋史·文天祥传》:“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后被执,见元世祖,曰:“宋亡,丞相忠孝尽矣。”天祥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遂就义。其诗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句。
《后汉书·杨震传》:“臣闻忠臣不避死,烈士不苟生,臣虽不才,窃慕古人一寸丹心之义。”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左传·宣公十五年》:“一寸之光,可以照千里;一寸之丹,可以贯九泉。”
向来百炼今绕指,~白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