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1:5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57:16
“丹书铁券”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红色的书写和铁质的文书。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契约、誓言等非常严肃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暗示其不可更改和必须遵守的性质。
“丹书铁券”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契约书。古代契约通常用红色墨水书写,并用铁质的材料作为印章或契约的载体,以展示其权威性和严肃性。在历史上,这种契约往往涉及重要的政务、权利或承诺,因此极具分量。
该成语可在多个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丹书铁券”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诚信和责任。在古代,契约的神圣性和法律效力使得人们在签署合同时格外谨慎。在现代社会,尽管法律制度更加健全,但诚信依然是商业和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石。
这个成语让我感受到一种责任感和信任感。它提醒我在生活中要珍视承诺,信守诺言。每当我听到这个成语时,都会联想到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够信守承诺的人,以及因为失信而带来的遗憾。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与朋友约定一起完成一项任务。为了让彼此更有动力,我们用“丹书铁券”来形容我们的承诺,最终我们不仅如期完成了任务,还增进了友谊。
在某个故事中: 在古老的王国里,国王为了确保臣民的忠诚,特地书写了一份“丹书铁券”,无论是为了保护王国还是为了追求真理,所有人都必须遵守这份契约。最终,这份契约成为了王国和平的象征。
在英语中,“a bond”或“a contract”可以作为“丹书铁券”的对应表达,但往往缺乏那种文化上的严肃感和象征意义。在许多文化中,契约和承诺的精神都是重要的,但表现形式和情感深度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丹书铁券”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承诺和信任的重要性。这不仅是语言学的一部分,也是我在生活中所追求的价值观。它提醒我在日常交往中,要诚实守信,珍惜每一个承诺。
丹书铁券,传于无穷。
《宋史·岳飞传》:“丹书铁券,传于无穷。”
《新唐书·李密传》:“丹书铁券,传于无穷。”
《旧唐书·李密传》:“丹书铁券,传于无穷。”
《后汉书·祭遵传》:“丹书铁券,传于无穷。”
《汉书·高帝纪下》:“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券,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先朝赐有~,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