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7 15:0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49:23
成语“三折其肱”字面意思是“把自己的胳膊折断三次”。它的基本含义是比喻为了某种目的而自我牺牲,表现出极大的毅力和决心。
“三折其肱”出自《战国策》。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的著名谋士平原君赵胜,他为了让自己的朋友能够成就大业,愿意不惜自残的代价来激励对方。此成语通过这个典故,强调了为他人付出或牺牲的精神。
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中可以广泛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忠诚和牺牲的精神被高度赞扬。“三折其肱”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友谊和牺牲精神的重视,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中强调的忠、孝、仁等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中,强调互相支持和牺牲的精神。
“三折其肱”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对牺牲和奉献精神的敬佩。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不离不弃的朋友和亲人,激励我在生活中也要学会为他人着想,愿意付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个朋友在我需要帮助时愿意放弃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支持我,那时我深刻体会到了“三折其肱”的含义。我们一起熬夜复*,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段经历让我更加珍惜友谊。
在一次活动策划中,我写了一首小诗:
友谊如山,承重千斤,
三折其肱,愿共前行。
携手并肩,风雨无阻,
心中有爱,便是无敌。
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友谊的力量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是“to go the extra mile”,意指付出额外的努力以帮助他人或达成目标。这两者都强调了为他人付出的精神,但“三折其肱”更加强调自我牺牲的程度。
通过对成语“三折其肱”的学,我深刻认识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成语的丰富性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更是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反映了对友谊、牺牲和奉献精神的崇高追求。它在我的语言表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思想。
三折肱知为良医。
春秋时期,晋国内部范氏和中行氏两个集团准备起兵攻打晋定公,很多人认为晋定公又要失败,有人认为范氏起兵属于反叛行为,民众不会支持的,再说晋定公已经屡战屡败,只要好好总结经验,就像三折肱为良医一样,不会失败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谓世人年少无知;~,谓医士老成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