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1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1:08:43
成语“不容置疑”的字面意思是“不能容忍任何怀疑”。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某件事情的真实性、正确性或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毫无疑问,不容置疑。
“不容置疑”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具体的文学出处可能较难追溯,但它反映了一种在古典文化中重视真理和公信力的观念。在古代,许多思想家和文学作品强调真理的重要性,因此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一种表达明确立场的常用说法。
“不容置疑”常用于正式场合,如学术讨论、演讲、政治辩论等,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用于强调某个观点的确定性。在文学作品中,它通常用来增强叙述的力度,突出某一观点或事实的可信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不容置疑体现了对真理的尊重和追求。在社会背景中,尤其是在科学、法律和道德等领域,强调不容置疑的观点能够增强公众的信任感。在现代社会,不容置疑也可以用于强调对某些社会现象(如环境问题、健康问题等)的重视。
“不容置疑”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坚定和自信。当人们使用这一成语时,往往传达出一种强烈的信念和立场,这种情感在交流中能够增强说服力和影响力。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加过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讨论会,许多专家引用了“不容置疑”这个成语来强调气候变化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这让我深刻理解到在面对重大问题时,确立明确的立场是多么重要。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不容置疑”:
真理高悬如皓月,
黑暗中闪耀光辉。
无论风雨如何狂,
信念不容置疑。
在英语中,“beyond doubt”或“undoubtedly”可以作为“不容置疑”的对应表达。它们同样用于强调某事的真实性,但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使用频率和语气色彩。
通过对“不容置疑”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字面意义,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强烈信念和明确态度。在沟通中,当我们能够运用这样的成语时,不仅能够增强表达的力度,也能够更有效地传达我们的观点和情感。
盖其灵响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明史·太祖本纪》:“太祖曰:‘此言诚不容置疑。’”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上曰:‘此言诚不容置疑。’”
《后汉书·窦融传》:“融曰:‘此言诚不容置疑。’”
《汉书·王莽传上》:“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帝雅不从,是以逐之,事已彰显,不容置疑。”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此言诚不容置疑。’”
报告的内容与群众反映的情况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