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5:1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22:28
“以近知远”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通过对近处的事物进行观察、理解,进而推知远处的事物。它强调的是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从具体、直观的事物出发,以此作为推理和判断的依据。
“以近知远”出自《礼记·中庸》,原文是“君子之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迁怒,不贰过;君子之道,忠信而已矣。以近知远者,非为远而知,惟以近故为远”。它反映了古代思想家对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的重视。
在不同语境下,“以近知远”可以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从身边的小事入手来理解更大的道理,这与儒家思想深深相关。在现代社会,面对复杂的全球化问题,“以近知远”的思维方式仍然有效。它鼓励人们从具体情况出发,进行分析和推理。
“以近知远”让我联想到一种务实的态度。它让我意识到在解决问题时,往往需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才能逐步推导出更大的方向。这种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复杂的事务。
我在学*某一门课程时,常常遇到难以理解的理论。这时,我会“以近知远”,先从简单的例子和基本概念入手,逐步深入,最终掌握全貌。
在一首小诗中:
远方的梦想如星辰闪烁,
而近处的每一步都是希望的火花。
以近知远,心中有光,
一步一步,向未来的光芒。
在英语中,可以用“from small beginnings come great thing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从小处着手的重要性。
通过对“以近知远”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将具体的例子与抽象的概念结合起来,能够让我更有效地沟通和理解复杂的事物。
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韩非子·说林上》:“以近知远,以微知明。”
《论衡·实知》:“以近知远,以见知隐。”
《吕氏春秋·察今》:“以近知远,以今知古。”
《淮南子·说山训》:“以近知远,以小知大。”
《荀子·非相》:“以近知远,以一知万。”
孔子之明,以小知大,~,通于论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