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0:4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43:58
“坏人心术”字面意思是指坏人的心思和意图。其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不善,可能会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达到自己的目的,通常带有一种对人性的不信任和警惕。
“坏人心术”并不是一个古老的成语,可能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的构成部分“坏人”与“心术”分别指向不良的道德品质和阴险的心理策略。虽然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它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道德败坏和阴谋诡计的警惕,类似于“心怀叵测”的道德观念。
“坏人心术”常用于描述某人不怀好意的行为或意图,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塑造反派角色;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警告他人小心某人的虚伪或阴险;在演讲中,可能作为劝诫,提醒人们要保持警惕,识别社会中的坏人。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恶人和阴险的心思常常被视为道德败坏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对于坏人心术的警惕仍然存在,尤其在商业、政治等领域,识别潜在的阴谋者显得尤为重要。
“坏人心术”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警惕和不安的感觉,常常联想到背叛、阴谋和不信任。这种情感反应可能影响人们在社交中对他人的判断,导致对某些人或事的过度谨慎。
在我的生活中,曾有过一次被朋友背叛的经历。那时我感到非常震惊和失望,事后我常常想起“坏人心术”这个成语,提醒自己在交友时要多加小心,避免再次受伤。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描述一个王国的王子,他在众多臣子的谄媚中,逐渐发现某些臣子心怀坏人心术,最终通过智慧和勇气识破阴谋,拯救了国家。
在英语中,“bad intentions”或“ulterior motives”可以作为“坏人心术”的对应表达。这些表达同样传达了对他人意图的不信任,尤其在商业和人际关系中同样适用。
通过对“坏人心术”的分析,我认识到在语言学*和日常交流中,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和使用场景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更加敏感于人际关系中的微妙变化,从而在表达中更加精准和有力。
若真能学者,如明镜在悬,凡物之来,妍媸立辨,岂为彼物所移,何能坏人心术?
《后汉书·班超传》:“超曰:‘臣闻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
《汉书·王莽传》:“莽曰:‘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汉氏诸侯或称王,或称帝,皆非正统,宜悉废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曰:‘臣闻之,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卫灵公》:“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凡淫词艳曲~,与夫得罪名教之书,悉纳其中而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