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0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2:16:15
“九儒十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九位儒生和十位乞丐。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社会上各类人都有,尤其是指有些人虽然有知识,品行却不佳,或者社会上有很多不同层次的人。
该成语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在书中提到,王允为人精明干练,能够识别出各种人才,而这个成语则用来形容他身边的文士和乞丐,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九儒十丐”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九儒十丐”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多层次性,知识与贫困并存的现象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虽然社会在进步,但不同阶层之间的差距依然显著,这个成语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警示意义。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社会的不平等和人性的复杂。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和地位的同时,也要关注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志愿活动中接触到许多不同背景的人,看到一些知识渊博的人却生活得十分拮据,这让我深刻理解了“九儒十丐”的含义。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九儒十丐共此生,人生百态各自寻; 智慧与贫困交织,何惧风雨几多轮。”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the rich and the poor”,它强调了社会阶层的差异,但没有像“九儒十丐”那样包含对知识和品德的双重反思。不同文化中的类似成语反映了各自社会的结构和价值观。
通过对“九儒十丐”的学习,我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表达时更具深度。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通过理解成语的背景和情感,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的魅力和表达的艺术。
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
《旧唐书·文苑传》:“唐末五代,儒者亦有九儒十丐之叹。”
《清史稿·儒林传》:“元代儒者,社会地位极低,有九儒十丐之说。”
《明史·文苑传》:“宋末元初,儒者之贱,几与丐伍,所谓九儒十丐者也。”
《元史·选举志》:“元代儒者,位在九儒十丐之间。”
《宋史·食货志》:“九儒十丐,其困可知。”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