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20:24
成语“磨穿铁砚”字面意思是“把铁的砚台磨穿”。基本含义是形容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精神,特别是在学*或研究上,强调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最终能够取得成功或解决问题。
“磨穿铁砚”源于*古代的文人墨客文化。这个成语的典故与历史人物有关,传说南宋的书法家和诗人苏轼在年轻时,常常在砚台上磨墨,以便写作。他的学态度极其认真,以至于磨得铁砚都磨穿了。这一故事传达了努力学*的重要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磨穿铁砚”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勤奋和努力被视为美德。成语“磨穿铁砚”不仅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学态度,也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教育和职业发展上。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耐心和毅力。
“磨穿铁砚”让我联想到小时候学*时的艰辛与坚持。每当我遇到困难时,这个成语都会提醒我不要放弃,继续努力。它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激励人们追求自己的目标。
在我的学过程中,有一次为了准备一个重要的考试,我每天都花费几个小时进行复。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最终我取得了好成绩,这让我想到了“磨穿铁砚”的意义。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描写一个年轻的画家,日复一日地在画布上练*,直到他的画作磨穿了所有的油彩。他的坚持不仅使他成为了名画家,也让他明白了艺术与努力之间的关系。
在英语中,有一个类似的表达是“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意指伟大的成就需要时间和努力。虽然两者在文化背景上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
通过对“磨穿铁砚”的学,我深刻理解到坚持和努力是成功的关键。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在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它激励我在追求目标时,保持耐心和毅力。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
《儒林外史》第十五回:“马二先生磨穿铁砚,终成一代儒宗。”
《聊斋志异·陆判》:“陆判磨穿铁砚,终成一代名医。”
《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张廷秀磨穿铁砚,终成进士。”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王安石磨穿铁砚,方得功名。”
《宋史·刘恕传》:“恕临终,戒其子羲仲曰:‘鏁砚磨穿,汝当继我志。’”
五代时期,读书人桑维翰一心想考取进士,第一次因主考官迷信,桑与丧同音而没录取,第二次他写《日出扶桑赋》大赞扶桑,结果还是没录取。朋友劝他通过其他途径做官,他定制一块铁砚,说只有磨穿它后才会想别的办法去做官
坐破寒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