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7:1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42:57
“尾大不掉”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尾巴大了却不能掉落”,引申义指事物的后面部分过于庞大,导致整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受到影响。通常用来形容某个组织或事物规模过大,反而影响了其效率和运作。
“尾大不掉”出自《左传》,原文为:“夫尾大不掉,何以为之?”其意思是说,尾巴过大就无法摆动,隐喻事物一旦发展到一定规模就难以控制。这个成语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一个重要道理:规模过大可能会导致灵活性降低,难以适应变化。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企业、组织、机构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僵化问题,尤其在管理、经济等领域尤为常见。在文学作品中,它也可以用来比喻某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的局限性。在日常对话中,当人们讨论某些庞大机构的低效率时,也会使用这个成语。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商业和政治领域,企业和机构的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也面临着管理和运作上的挑战。尾大不掉的现象在许多大公司和公共机构中普遍存在,提醒人们在追求规模的同时要注意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尾大不掉”让我联想到许多大型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的无奈和困境。这个成语也让我意识到,在生活中,灵活性和适应性是非常重要的特质,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个人生活中,都需要保持一定的灵活度。
在我的工作中,我曾经历过一个项目的推行,由于团队规模过大,决策过程缓慢,导致项目进展不如预期。我们最终意识到需要精简团队、提高决策效率,避免尾大不掉的现象。
在一个故事中,讲述一个大国的兴起与衰落。随着国土的扩张,政府的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最终导致内政混乱。故事的结尾,国王感慨:“若国如尾大不掉,虽有万里河山,亦难以安稳。”
在英语中,与“尾大不掉”相似的表达是“too big to fail”,意指某些企业或机构因为规模过大而不能轻易倒闭,但也暗含了其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同文化中,虽有相似的表达,但背景和使用场景却有所不同。
通过对“尾大不掉”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事物发展的复杂性。在语言学习中,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还让我意识到灵活性的重要性。在表达中,适时使用这样的成语能让我的观点更加生动和有力。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资治通鉴·汉纪·高帝纪》:“尾大不掉,君之患也。”
《后汉书·袁绍传》:“尾大不掉,君之患也。”
《汉书·贾谊传》:“尾大不掉,君之患也。”
《史记·苏秦列传》:“尾大不掉,君之患也。”
《左传·宣公十五年》:“尾大不掉,君之患也。”
春秋时期,令尹公子围杀了兄长成为楚灵王,他把兵权交给公子弃疾,自己整天在宫中花天酒地、寻欢作乐。公子弃疾一再对外扩张,楚灵王封他为蔡公。芋尹申无宇坚决反对,认为会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后来弃疾杀了楚灵王而成为楚平王
今乘~之舟,损兵弊甲,迟迟与吾相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