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40:14
“如出一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像从一个口中说出来的”。它通常用来形容两个人或多个人的说法、观点或看法完全相同,表达出一种一致性和协调性。
“如出一口”最早见于《左传》,在古代文献中有关于人们在讨论某一问题时,表达的意见一致的记载。它反映了古人对言辞一致、观点统一的重视,体现了集体智慧的价值。
该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集体主义思想盛行,强调团队合作与意见一致的重要性。因此,“如出一口”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团队工作、家庭沟通等场景中,这种一致性常常被视为和谐与有效沟通的标志。
“如出一口”让我联想到团体合作时的默契与理解,这种一致性常常带来愉悦感和安全感。在表达上,它可以增强说话者的权威性,传达出团体的力量。
在我的学小组中,我们每次讨论问题时,总能找到共同点,彼此的观点常常是如出一口的。这让我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提升了我们的学效果。
在一首关于友谊的诗中,我可以写道: “言语如出一口,心声共此时。 携手走天涯,共赏月下诗。”
在英语中,可以用“sing from the same hymn sheet”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字面上有所不同,但同样强调了意见的一致性。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反映出人类对团结一致的普遍追求。
通过对成语“如出一口”的学,我深刻体会到语言的力量和表达的一致性在沟通中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学和交流中,我将更加注意如何有效地运用这种表达,让沟通更加顺畅和高效。
州侯相荆,贵而主断,荆王疑之,因问左右,左右对曰‘无有’,如出一口也。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五年》:“曹操、袁绍,如出一口,共谋诛董卓。”
《后汉书·袁绍传》:“绍与术,如出一口,共谋诛宦官。”
《汉书·王莽传上》:“莽既尊重,欲以女配帝为皇后,以固其权,如出一口。”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张耳、陈馀,如出一口,共立赵王歇。”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如楚,楚子如晋,如出一口。”
传说战国时期,有一个燕国人经常外出,他的妻子与一个士人通奸,正逢他从外边回来,遇到士人离开。丈夫问妻子是那里的客人,妻子掩饰说没有。他去问家里其他下人,下人为了他的脸面也同的妻子一样说没有
杀伤疾患,十室九空。百姓怨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