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1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34:38
“强弩之末”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强大的弩箭到了末端”,比喻力量已经耗尽或能力不足,无法再施加影响。它通常用来形容某种力量、能力或影响力的衰弱,或是一个人的处境已经到了无法再发挥作用的地步。
“强弩之末”出自《庄子·外物》,原文提到“弩者,强弩之末也。”意思是弩箭在发射后,到了末端时箭矢的力量已经大幅减弱。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对武器的理解,同时也隐喻着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衰退。
“强弩之末”通常用于形容某种力量在经历一段时间后逐渐减弱的情况。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描述英雄在经历战斗后的疲惫状态;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团队在经历一系列挑战后,逐渐失去斗志或能量。例如,在公司业绩持续下滑后,可以说这家公司已是“强弩之末”。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古代文化中,武器和战争的比喻常常用来表达力量和影响力的变化。“强弩之末”的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依然适用,特别是在商业和政治领域中,描述一个团队、公司或个人在经历高峰后逐渐失去竞争力的现象。
“强弩之末”带给人的情感通常是无奈与悲伤,反映了人们对力量衰竭的无奈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这个成语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自己的某些经历,比如在工作、学*或生活中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刻。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经参与一个团队项目,起初大家都充满干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的重压让团队成员逐渐感到疲惫,最终项目的进展缓慢,就像是“强弩之末”的状态。这个成语让我意识到团队管理和适当休息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强弩之末”:
曾经意气风发,豪情万丈,
今朝只剩余力,强弩之末。
不堪回首往事,心如刀绞,
唯愿明日重振,重拾光芒。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he end of the line”或“running out of steam”,同样表达了某种力量或能力的衰退。这些表达虽然在文化背景上有所不同,但核心意思相似,都是在描述事物的渐渐衰弱。
通过对“强弩之末”的全面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它不仅适用于描述个人的状态,也可以用于团队、组织或任何事物的发展历程。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的运用能够让我更准确地传达对某种状态的理解与感受。
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
汉武帝时期,北方匈奴经常侵扰西汉,大臣王恢认为匈奴人不守信义,只有把他们彻底打垮才能保证边境的安宁。御史大夫韩安国认为汉军已经是长途跋涉,千里远征就像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一样,汉武帝采纳他的意见同意匈奴的求和
至于军阀,那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