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5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07:10
“仙风道气”是一个形容人或事物的气质和风范的成语。字面意思是“像神仙一样的风度和气息”。它通常用来形容人有着超凡脱俗的气质,或是非常洒脱、自然,给人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
“仙风道气”出自道教文化,仙风代表着神仙的风范,而道气则是指道教中所追求的气质和境界。这个成语的形成与**古代对于道教、修仙文化的崇尚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唐宋时期,许多文人都向往这种超然的生活状态。
“仙风道气”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尤其是道教中,追求超脱于世俗的生活方式和心灵境界是许多文人志士的理想。这个成语体现了人们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反映出传统文化对精神世界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但仍然有不少人追求一种“仙风道气”的生活状态,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仙风道气”让我联想到一种恬淡、优雅的生活状态,仿佛在一种超然的境界中,远离尘世的烦恼。它激发了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提醒我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在一次户外旅行中,我遇到一位年长的旅行者,他言谈举止间散发着一种淡然与优雅,仿佛与世无争,给人一种“仙风道气”的感觉。我在与他交流中,感悟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开始更加重视内心的修炼。
在那片神秘的山谷中,有一位仙风道气的女子,她轻盈地舞动着,似乎在与风对话。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所有世俗的喧嚣都被她的气质所驱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thereal”,意指轻飘的、如同天上的神灵般的,形容人或物的超凡脱俗。尽管表达的方式不同,但在多种文化中都能找到对这种超然气质的追求与向往。
通过对“仙风道气”的学*,我更加理解了传统文化中对人性与精神追求的重视。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关注内心的修炼与气质的塑造。它提醒我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保持一份清净与优雅。
老爷身着宫锦袍,头戴华阳巾,仙风道气,轩轩霞举。
《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吕洞宾者,乃唐朝进士也,因游华山,遇钟离权,授以延命之术,洞宾依法修炼,遂能变化无穷,自称回道人,游戏人间,有仙风道气。”
《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有一少年,姓许名逊,字敬之,乃汝南许季山之少子也,自幼好畋猎,一日入山射鹿,鹿胎从足下坠地,母鹿舔其胎而不去,许逊见之,心中惨然,乃弃弓矢,不复畋猎,遂潜心修炼,得仙风道气。”
《红楼梦》第一回:“只见那僧癞头跣脚,那道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聊斋志异·翩翩》:“有翩翩少年,仙风道气,衣袖飘飘,宛若神仙中人。”
《太平广记》卷五十六引《续仙传》:“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常衣破蓝衫,一脚著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機捷谐谑,人问应声答之,似狂非狂,行则振靴唱踏歌,老少皆随看之,机捷谐谑,似有仙风道气。”